>百科大全> 列表
祭鳄鱼文里说的是扬子鳄吗
时间:2025-05-12 12:43:39
答案

不是扬子鳄,是而是早已在中国大陆灭绝的马来鳄。

公元848年,韩愈写《祭鳄鱼文》后的第29年,太尉李德裕也被贬官至潮州,坐船经过鳄鱼滩的时候,船身无故漏水,很多贵重物品沉入水中。本来想叫船上的昆仑奴,也就是黑人奴仆搭把手挽回点损失,但看到岸上鳄鱼极多,怕出安全事故,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件事被后来的广州司马刘恂记录在《岭表录异》中:“鳄鱼其身多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矫疾,口森锯齿,往往害人。南中鹿多,最惧此物。鹿走崖岸之上,群鳄嗥叫其下,鹿怖惧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故李太尉德裕贬官潮州,经鳄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沉失。遂召船上昆仑取之。但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窟宅也”。

这段记录表明,韩愈在潮州驱逐的鳄鱼,是一种体型巨大、尖牙利齿、凶狠强暴,能猎食鹿类等大型野兽,并危害人畜的动物。而专产长江中下游的扬子鳄,也就是文中提到的“鼍”,却是一种最长不超过两米,力量弱小反应迟钝的动物。二者区别十分明显,古人显然不可能混淆。

扬子鳄被排除了,那为什么也不是湾鳄呢?

继续查看古人记录,答案就在其中。

汉代杨孚《广州异物志》记载:“鳄鱼长者一丈余,有四足,喙长七尺,齿甚利,虎及鹿渡水,鳄击之皆断。喙去齿,旬日更生”。这段记录提到了南方鳄鱼的一大明显特征:喙长七尺,齿甚利。晋代虞喜《志林》说得更夸张:“南方有鳄鱼,喙长八尺,秋时最长作患舟边,或出头食人,故人持戈于船侧而御之。”

祭红大龙缸最后烧出来了吗
答案

祭红大龙缸最后烧出来了。

祭红釉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御窑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创烧的典型瓷器品种,被誉为清代“红釉之冠”,而且以“郎窑红”为贵。祭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中低温釉料,又称“宝石红”“郎窑红”。这种釉料始创于明代宣德时期,由于铜红的烧成技术难度较大,故在明代永乐时期未获成功。明宣德时期祭红釉的烧制成功,为后世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祭红釉奠定了基础。明代的宝石红釉和清代的郎窑红釉都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中低温釉料。其配方为氧化锡21.6%,氧化锌3%,氧化钡10%,氧化铅30%,氧化钾1.8%,氧化钠1.2%,氧化钙25%,石英20%,玻璃45%,氧化钴0.2%。

祯字来源
答案

祯字的来源,据传说,朱由检出生时,他的父亲朱祁镇在看到儿子的面容后,写下了"祯"字,寓意着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后来,朱由检即位为皇帝,也以"祯"为自己的年号。

推荐
© 2025 冉波知识网